第一、机器智能应用范围最广:
与往年机器智能只是应用在营销、选品和客服等少数场景不同,今年机器智能应用到了双11的全部环节,包括选品、推荐、客服、物流、支付、营销等等环节,一共有超过10个的不同类机器人组成了“AI”军团,简单介绍如下:
天猫智选:智能选品运营系统,可以指导卖家备货,打造爆款;机器导购员:在搜索、浏览等场景中给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商品推荐;店小蜜:一键授权的客服机器人,帮助卖家回答顾客问题;安安:蚂蚁金服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可以结合场景“未问先答”;鲁班:可以通过AI算法智能生成海报,比如海报中的“到手价格”就是根据复杂的促销方案智能生成的;蚂蚁佐罗:支付宝的生物识别机器人,用于账号鉴权、人脸支付等环节;旗舰仓:将货品送到拣货员面前,减少其来回走动次数,提高分拣效率和节省体力;小G二代:可躲避行人、乘坐电梯的智能送货机器人,应用于阿里西溪园区,接下来将走出园区;天巡:可自动巡查机房排查异常,接替了运维人员以往30%的重复性工作;达灵:负责分配服务器资源的智能系统,可替代数十名工程师;尖兵:压力测试机器人,可以帮压力测试工程师进行自动化测试,对服务器容量配比进行智能调整,快速定位问题。
可以看到,双11不只是电商关键环节,就连后台的生产环节如压力测试、机房巡检都用上了AI。
第二,机器智能应用规模最大:
今年双11交易额1682亿再创新高,各个关键业务指标创下记录,如交易峰值达到32.5万笔每秒、全天物流订单8.12亿、支付峰值达25.6万笔/秒。这些数据背后是阿里人机协同的大规模应用,比如从双11预售开始,店小蜜单日对话量都在1000万以上,是首个日对话量达到千万量级的服务机器人;再比如鲁班可以每秒生产8000张商品banner,为设计师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