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8月的一场论坛上,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TO韦峻青表示,滴滴在上海的Robotaxi试运营已经有3万人注册。他说:“对公众来说,在小范围内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可能是他们最先能够体会的自动驾驶,在上海每天也有通勤的人使用我们自动驾驶的网络。”
但韦峻青认为,固定路线固定区域的小规模自动驾驶未来几年是可期的。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要实现,且在大家可以接受的成本范围内,还要四五年以上。
高额的车辆运营成本也是制约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因素之一。滴滴曾经表示,其在上海运营的Robotaxi单车改造成本在100万元以上。申港证券在9月发布一份研报称,典型 Robotaxi车辆的月运营成本在3万元左右,包括安全员司机、燃料、传感器标定维修、地图和平台运营更新。其中,约40%的成本来自安全员司机。
百度为此也积极寻找降低成本的办法。2016年8月16日,百度为了降低自动驾驶的造价成本,与福特汽车仪器共同投资了激光雷达厂商Velodyne旗下的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 LiDAR1.5亿美元。但是这些在规模化的商业落地场景下,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