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三剑客”
“编程小能手”:把工具当玩具
都说“上阵父子兵”,其实在这个小创客团队里,就有一对父子。来自澄海城北小学的赵植毅,正是指导老师赵世僖的儿子。身材瘦小的赵植毅可谓“人小鬼大”,调皮好动的他鬼主意也多,还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是团队里的“编程小能手”。
赵世僖留意到,儿子隔三岔五就会搬出他的工具鼓捣一番,不仅能拆解电器,有时还会将拆下来的零件重新装回,甚至对编程方面有一定天赋。于是,赵世僖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赵植毅的编程思维,后者也将这项技能应用在“工夫茶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上。
赵植毅说,比如“敬茶”环节,三个机械臂需要分别将茶杯推送出去,可由于彼此距离较近,三个机械臂经常出现“打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还有几个茶杯和机械臂因此“殉职”。三个机械臂推送茶杯的时间先后顺序就尤为重要,这其实就是一个编程问题。在赵植毅无数次尝试后,三个机械臂终于可以“和谐共处”了。
“小小茶艺师”:6岁学茶艺
要发明一款懂得如何冲泡工夫茶的机器人,只会编程可不行。于是,团队里便有了一名“小茶艺师”,他是来自澄海实验小学的王润宇。
王润宇的爸爸是评茶师,妈妈则是茶艺师,家中常常茶香四溢。生长在这样一个“茶艺”之家,小润宇从小便在耳濡目染中渐渐爱上了潮汕工夫茶。6岁时,小润宇便随父母到中国茶文化学院学习,成为一名茶文化课程的小旁听生。平时,他也会留心听父母聊潮汕文化和茶文化。
在第一代“工夫茶机器人”中,三个茶杯是呈弧线布置,而不是传统工夫茶的“品”字形布置。王润宇就建议,应该把三个茶杯的摆放位置改为“品”字形布局,这样才能体现出工夫茶的文化内涵。